公告公示

行政审批

站内搜索

  • 关键字:
资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人大四届四次会议第66号建议答复的函

 

资农函〔201969
 
 
 
一、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我市是畜牧大市,2018年出栏生猪307.7万头、山羊125万只、家禽2187万羽,畜牧业实现产值116.8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53%。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00个,存栏5000羽以上的规模禽场54个,出栏300头以上的规模羊场24个,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28个,生猪定点屠宰场90个,三个县(区)均是畜牧业重点县和生猪调出大县。我市历来高度重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2005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乡镇兽医体制改革,2008年实施了市、县兽医体制改革,逐步构建起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全市动物防疫体系基本健全,有效做好了一系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处置,为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动物防疫组织机构建立完善。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我市先后启动了乡镇和市、县(区)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整合职能,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基层动物防疫四大体系,建立完善了动物防疫组织机构。一是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和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全市共设立乡镇畜牧兽医站116个,具体负责动物防疫和强制免疫的组织实施,动物疫情调查、监测与报告,推广畜牧业生产先进实用技术,畜禽新品种的引种、试验、示范,生产统计等公益性职能。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以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镇(乡)政府双重管理,人员、业务、经费三权上划当地农业行政部门管理。对没有进入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非公益性人员实行分流,成立以经营服务(自收自支)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从事相关经营性服务。二是村(社区)设立动物防疫员。每个村(社区)选定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少数大村配备2人,全市共配备村级防疫员2149名,主要负责动物的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畜禽圈舍及周边环境的消毒,协助参与辖区内的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和协助动物产地检疫等工作。三是市、县(区)农业部门设立兽医兽药科(股)、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整合归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兽医兽药科(股)负责兽医兽药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所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畜禽屠宰管理、动物产品安全等行政执法工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监测、预警、预报,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是市、县建立兽医实验室。建立1个生物安全II级建设标准的市级兽医实验室和3个生物安全I级建设标准的县(区)级兽医实验室,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了相关设备,具备开展各类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测等能力,为增强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动物疫病防控队伍基本建立。根据兽医体制改革的要求,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均为独立的法人机构,按照工作需求和当地工作实际情况,各级编委分别给予了一定编制,基本能够满足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全市116个乡镇兽医站共有编制数为570名、在岗人员487名;三个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数104名、在岗人员76名,三个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数63名、在岗人员53名;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数为14名、在岗人员5名,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数为15名,在岗人员3名。
(三)动物疫病防控经费保障逐步到位。为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中央、省、市、县(区)、乡镇各级政府落实动物疫病防控相关经费。一是将动物防控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分别用于购买疫苗、消毒药品、动物标识等防疫物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免疫副反应处置等工作。2018年中央下达我市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1167.76万元,省下达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295.52万元,市本级解决非洲猪瘟防控专项经费206.2万元。二是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劳务补助费,探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动物防疫员的劳务补助费同工作任务、防疫质量挂钩,全市村防疫员劳务补助822.25万元/年。
(四)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市、县级动物疫病诊断兽医实验室配备了检测仪器设备。动物卫生监督所配备了监督执法车、照相机、摄像机等办案用具,正在建立定点屠宰场视频智能监控平台。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检疫电子出证设备。按照疫苗管理使用要求层层配备冷链设备,形成了市县有冷库、乡镇有低温冰柜、村防疫员有保温盒的链条,建立了较完善的动物防疫冷链体系。
二、动物防疫工作成效显著
紧紧围绕两个努力确保总体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扎实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有效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动物源性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
(一)坚持层层有责落实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资阳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防疫的指导思想、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印发了《资阳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明确了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等。市、县(区)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绩效目标考核,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印发专门文件进行安排部署,强化工作督导,层层落实责任,将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明确的预防为主的动物防疫方针,根据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和不同环节,注重宣传培训,落实计划免疫、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疫情处置等综合防控措施,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着力抓早抓小,每年认真分析动物疫情防控形势,及时研判疫情态势,明确防控工作重点。健全动物疫情防控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落实措施,确保一旦发生疑似疫情,有效处置防控。开展了国家和省级猪病定点监测,落实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措施,完成了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各项任务,为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预警预测。
(三)坚持突出重点抓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有效开展。采取以春、秋季度集中免疫为主,仔猪阉割免疫与月月适时补免为辅的防疫模式,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疫病免疫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免疫合格率常年保持在85%以上,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二是人畜共患病防控扎实有效。认真开展犬只狂犬病免疫,扎实做好牛羊布病、牛结核的监测净化,开展血吸虫病、链球菌、H7N9流感等主要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和控制,全市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三是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有力。认真落实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规程,扎实开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等各项检疫工作,严格畜禽及产品调运监管,落实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控制措施,禁止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
(四)坚持多措并举抓好非洲猪瘟防控。20188月辽宁首发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我市迅速响应,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排部署,强力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成立由市级2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指挥长,强化了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区)也及时成立了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二是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及时设立132个非洲猪瘟临时检查站,开展防堵工作,将疫情堵在市外,落实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全覆盖排查监测、禁止泔水养猪、关闭生猪交易市场、严格寄递物品管控和强化生猪冷冻产品市场监管等综合性防控措施。三是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市指挥部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宣传部、公安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协同作战,防、堵、控、封综合施策,联防联控。四是强化督导问责。市指挥部及时成立四个督导组,分别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农业、交通、食药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对各县(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各县(区)也成立了非洲猪瘟防控督导组,对全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经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至今为止我市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动物防疫人员缺乏。我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近年来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偏少,造成空编率较高,动物防疫队伍编制内的人员外派到其他工作岗位较多,市兽医实验室未配备实验室操作人员,县(区)兽医实验室缺乏专职人员,防疫人员老化严重。
(二)经费保障水平不高。市、县(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未有效纳入预算机制,目前多实行的是一事一议申请专项资金,各县(区)累计拖欠应支付的各类疫苗、免疫副反应处置、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防控物资采购和监测等相关经费。
(三)人员待遇普遍偏低。兽医体制改革后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参公人员全部定级为科员,级别低、工资待遇差,未享受有毒有害津贴,村防疫员劳务补助费偏低,影响工作积极性。
(四)基础设施存在较大差距。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公场所保障不到位,大部分办公房面积仅在20-40平方米,不能保障疫苗保管室等功能性用房,不能满足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病死动物的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尚未建立。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动物防疫人员队伍建设。建议结合机构改革,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队伍建设,继续保留人、财、物三权归县(区)业务部门管理的乡镇畜牧兽医体系,积极落实动物防疫体系进人计划,及时补充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解决无人干事的问题,保证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开展。
二是强化动物防疫经费保障。建议将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建立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及时兑现到位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及时支付疫苗、消毒药、免疫副反应、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补助等各项费用,强化动物防疫体系硬件建设。
三是提高人员待遇。建议学习外地经验,及时将参公人员和混岗人员纳入农业有毒有害津贴范围,落实有毒有害津贴,强化生物安全和人员防护。适当提高村防疫员补助标准,提高村防疫员工作积极性。
四是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建议制定培训计划,对市、县(区)、乡镇和村防疫员,分期分批开展兽医技术培训,更新兽医知识,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加大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每个兽医站业务用房不少于200㎡,有办公室、会议室、疫苗冷藏室、检疫检验室、防控物资储备室等基本条件。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备快诊快检设备,及时补充更新快诊快检设备,增强检疫手段,提高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市、县(区)兽医实验室及时补充更新诊断检测设备,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动物疫病预警预报水平。及时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点,完善处置体系,确保安全。
六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现在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对散养户及小型适度规模场等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消毒等服务事项以及其他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