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农函〔2019〕60号
一、我市“双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了资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条政策、资阳市激励科技创新十条政策,专题研究制定了资阳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考评认定激励方案和推进工作方案(2018-2022),支持返乡农民工、贫困户、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创新创业,激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激情,集中打造了一批引领产业加快发展的示范典型。乐至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被省林草局命名为首批林业“双创”示范基地;涌现出关祖苹、周胜军、蒋坪苹、黎海燕、杨向光等一批“双创”带头人;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25个。
二、我市“双创”农业示范园建设举措
我市坚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双创”工作的重要抓手、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平台、农业科技创新试验站和农村改革试验田,着力“提规模、强基础、促融合、活机制”,建成了一批具有全省标杆和引领作用的特色现代农业园区,为双创工作提供了优质平台。乐至县获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安岳柠檬现代农业产业园正积极申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雁江区2018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着力提升园区建设规模。牢牢抓住规划这个“牛鼻子”不放,坚持融入成渝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激励方案,邀请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规划设计单位,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雁江花溪谷、雁江“佛山橘海”、安岳柠檬、安岳种养循环、安岳周礼薯业、安岳鱼龙山、乐至阳化河、乐至蚕桑等九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突出项目推动,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等涉农项目,大力推进水、电、路、讯、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实施“土地整理”和“沃土”工程,积极发展绿肥和增施农家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加强路网、水网建设,推进园区主干道、机耕道、便道互联互通,积极实施水肥一体化,水利管网保证园区能排能灌,推行机械化作业,积极推广适宜丘区的中小型机械设备,开展田土平整、挖沟、病虫防治等作业,不断夯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突出链条延伸,促进园区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建设安岳龙台、乐至中天、雁江中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推动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积极开发附加值高的加工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结合产业特色、地域特点和人文风情,以节为媒、以会为媒、以花会友,通过与当地文化、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建设柠檬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薯业小镇、蜜柑小镇和蚕桑小镇等,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向一二三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方向迈进。四是突出要素保障,创活园区建设机制。探索成立员额制农业园区管委会,组建实体化运营的农业投资公司,整体推进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品牌创建等工作。安岳县专门成立柠檬产业发展局,具体指导柠檬产业发展。整合用好涉农项目资金,粘合各项产业发展资金,近三年每年投入财政资金超过1亿元以上的产业园达50%以上。积极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等资源,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在园区打工,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在园区建设中获得等多收益。
三、下步工作重点
我们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6〕35号)文件部署要求,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探索“基金+园区+项目”等发展模式,多渠道吸引民营资金,撬动外资及社会资本投入,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39个,并大力吸引各类双创主体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其中:从地域上来看,雁江区11个、安岳县13个,乐至县15个;从创建层级上看,规划累计申创国家级4个、省级10个(含国家级4个)、市级20个(含省级10个)、县(区)级39个;从主导产业来看,以柠檬产业为主的8个,占20.5%;以蜜柑产业为主的11个,占28.2%;其余的以粮油、黑山羊、蚕桑、伏季水果产业为主的20个,占51.3%。一要坚持规划引领。指导各县(区)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明确年度计划和国、省、市、县分级创建数量,做到标准、分工、责任、进度明确,政策措施推进有力、有效;注重与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示范试点相结合,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二要夯实基础设施。积极整合高标准农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发展等涉农项目资金,对标逐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特别是要重点突破园区“三通一平”,即:路通、水通、讯通和耕地整平。三是促进产业融合。以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现代都市与魅力农村相融合为发展理念,紧扣“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依托产业形成的自然的风光,以节为媒,以花传情,深入挖掘产业文化内涵、农耕文明特点、地域人文风情,积极开展休闲、旅游度假等项目,加大“搞加工”和发展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服务业的力度,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四要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创新培育职业农民,积极构建“农户+园区”、“农户+公司”等利益联结机制和合作机制,让农民稳定长期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强与成渝两地农业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成资同城化,与成都农林科学院、中柑所等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华西希望德康、成都红旗连锁等企业来资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配送基地,与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等平台公司合作,推进农村土地交易服务、科技创新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品牌孵化服务、农产品交易服务、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服务、农业博览服务“七大平台”战略协作,促进成资两地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