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资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整治耕地撂荒的决策部署,自上而下合力系统推进撂荒地治理,完成18.07万亩整治任务,利用撂荒地复种粮食作物面积15.23万亩、秋粮补种6万亩,为资阳粮食面积预增1.5%、产量预增0.7%打下坚实基础。
一、聚焦“三个责任” ,推动多方合力整治撂荒地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切实履行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主体责任。年初,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春耕生产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等对撂荒地整治进行安排部署。年中,专题召开全市耕地保护暨撂荒地整治工作会,市委主要领导就全面整治耕地撂荒作工作安排和纪律要求。二是理清责任链条。府办出台《加快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八条措施》,明确县(区)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职责职能,逐级落实耕地保护和撂荒治理主体责任;明确通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农民保护耕地责任相挂钩,倒逼农民履行耕地保护责任。农业农村部门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及大豆扩种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突出抓好以撂荒地治理为核心的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三是拧紧责任螺丝。创新运用“三项监督”进一步压实撂荒地整治责任,市政协运用协商监督,收集问题建议12个,形成重点提案送请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专项督查督办。市纪委监委运用政治监督,向相关领导发送提醒函2个、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提示卡3个。市审计局运用审计监督,发现9个方面46个问题,所有问题均移交相关县(区)及市级部门,限期整改。
二、瞄准“三个重点”,高质高效整治撂荒地
一是摸清底数明任务。3、4和5月份多次组织镇村社干部逐村逐户逐块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摸排,按照撂荒对象、时间、类型、原因等建立起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撂荒地台账,为后期开展撂荒地根治行动和督促指导提供基础数据。二是科学分类强治理。全面推行自耕、代耕、转耕“三耕”复种、国有农业平台公司参与等治理模式;对有劳动力在家的,通过宣传发动和政策引导自行复耕4.08万亩;对缺少劳动力的,组建代耕代种帮扶队、引进经营主体代耕等方式复耕1.8万亩;对长期外出无法及时耕种的,引导承包户委托村集体组织统一复耕复种流转11.49万亩。雁江蜀香农业等国有农业平台公司参与整治或其他模式,推动复耕复种0.7万亩。三是出台政策助治理。市级财政给予撂荒地整治资金补助,各县(区)相继出台撂荒地复耕支持政策,如雁江区结合打造粮食产业环线,给予撂荒地复耕500元/亩补贴,安岳县按照“235”模式给予整治撂荒地的农户200元/亩、经营主体300元/亩、村集体500元/亩补贴,乐至县结合豆玉带状复合种植给予撂荒地复耕500元/亩补贴。
三、着力“三个加强”,巩固整治成果防止新增撂荒
一是加强耕地种粮监控。出台《耕地种粮动态监测、评价和监管制度》《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推动持续复耕复种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等文件,建立动态巡查耕地撂荒长效制度,全面压实县、乡等基层干部撂荒治理工作责任,真正做到治理后的撂荒地有人管、有人种,坚决防止新增撂荒地。二是加强改善耕作条件。聚焦“两区”划定区域和毗河供水灌区,整合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等项目实施,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让正沟田、两塝田和细碎耕地等变成集中连片的“高标田”、“丰产田”。三是加强种粮主体培育。引进培育麦吉客农业、清泉农机合作社等一批粮油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探索“农业共营制”经验作法,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农业职业经理人 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22年发展种粮大户745户,较上年增加132.8%,示范引领30亩以上规模种粮面积8.77万亩,较上年增加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