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阳市坚持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天府粮仓”建设的核心动力,以推动家庭农场提质发展为重要抓手,通过产业培育、示范带动、优化服务,最大限度释放家庭农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目前,累计培育发展家庭农场5308家,经营土地总面积31.18万亩,其中97.2%的家庭农场从事种养业,种植业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为100.46亩,家庭农场户均年收入34.56万元。
一、抓培训指导,促进能力提升。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全程培育”的原则,扎实开展素质能力提升行动,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将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主纳入农业农村领军人才、职业经理人等培训范围,实施系统化培训,累计培训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144人。结合“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强化产学研合作,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柑橘产业技术、山羊和花椒产业技术指导共6次,指导服务家庭农场主138人次。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线上信息平台优势,组织参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技术”“稻渔油种植”等线上培训10次,累计培训家庭农场主892人次。
二、抓平台建设,促进交流合作。利用四川省家庭农场联盟,组织区域内同种经营类型家庭农场,抱团发展、集聚创业,为农场主提供产品购买、培育、种养殖、销售、培训等相关交流合作。利用中国农技推广网、云上智农、各级农业农村局官网、微信群、QQ群等信息交流平台,帮助农场主运营走上精细化道路,加强捕捉市场信息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意识,掌握更多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抓政策配套,促进主体壮大。争取到位中省“家庭农场培育项目”资金2730万元,集中支持216家家庭农场发展壮大。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家庭农场扩大种养殖规模,改善基础设施,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场收入,提升联农带农能力。积极落实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惠农政策,家庭农场在加快粮食种植发展、消除撂荒地、果园改造等“稳产保供”举措落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重要力量。截止目前,全市从事粮油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429家,粮食种植面积达6.73万亩,生产粮食6779.84万斤。
四、抓典型示范,促进推广带动。积极开展家庭农场示范评定,健全省、市、县三级示范评定体系,引导掌握先进技术、经营良好的家庭农场,在运用先进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延伸农业产业链、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分别评定省、市、县示范性家庭农场93家、295家、678家,到2025年力争实现“一组一场、一村一示范、一镇一省级示范”的格局。同时,及时总结推广家庭农场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好经验好模式,树立了一批可学习、易推广、能复制的家庭农场典型示范场。全市共征集典型案例13个,宣传推介雁江杰峰、安岳四季红、乐至怪难钓等一批家庭农场典型。
五、抓三化服务,促进质效提升。开展精准化服务,通过市县乡三级农技员入户走访、农时培训等,主要对家庭农场在技术、政策、发展壮大等方面给予服务指导1200余次。开展信息化服务,加快家庭农场“随手记”记账软件推广运用,省级示范场企业微信群的推广使用,省级示范场入群率达79%。开展标准化服务,通过强化名录库管理、督促项目实施、强调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农业投入品指导、生产经营服务、财务收支情况、明确标识标牌等方面开展对家庭农场服务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