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经济

行政审批

站内搜索

  • 关键字:
资阳市安岳县创新粮经统筹发展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安岳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三件大事”,聚焦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坚持“破两非、促融合”,以乾龙镇为核心区建设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粮经复合、农业共营、农旅融合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柠檬提质增效、粮食扩面增产、农民长效增收。

一、创新“三种”模式,推动产业提质。安岳柠檬是川果“金字招牌”,现有保存面48万亩、常年鲜果产量60万吨,占全国70%份额,品牌价值突破190亿元。为推动柠檬产业与粮食生产高质量协同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思路,创新推广“果还粮”“果加粮”“果上山”三种粮经复合模式,确保粮食扩面增产、柠檬提质增效。一是坚持良田粮用,推行园地腾退“果还粮”。对因衰退老化、病虫害严重导致的低产低效园地和失管园地,通过政府引导、集体经济收回、平台流转等方式,清除病老柠檬树后直接还田种粮。以紧密衔接“两季半”播期安排、优选高产高效品种为重点,采取“稻鱼综合种养”“稻麦轮作”“粮蔬轮作”等方式,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粮食生产效益。例如:每亩稻田投放500尾鱼苗,可提高亩产值1200元;水稻收割后轮作一季蔬菜或其他粮油作物,可提高亩产值1000—3000元。二是提升土地效率,推行粮经复合“果加粮”。因地制宜采取“幼林园地扩种粮食、升级改造间作粮食、落叶园错季种粮”三种方式,充分挖掘园地种粮潜力空间,实现粮食扩面。幼林园地扩种粮食即在未挂果的幼林园地内可间种2季大豆、洋芋等矮杆旱地粮食;升级改造间作粮食即适度改造低产低效老旧园地,将部分病老果树清除,保留健壮果树并调整为带状布局,可充分发挥农业生产边际优势,提升产量品质,例如“高厢柠檬 低厢粮油”基地按照高台柠檬厢面10米、低台稻鱼厢面20米进行开厢,水稻、柠檬及间作大豆综合产量提升约10%;落叶园错季种粮即对藤椒等落叶园地,利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生产时间差,适时增种1季粮食。三是优化空间结构,推行还田上坡“果上山”。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撂荒地治理等项目,把荒坡地和撂荒地整治调整为坡台地,采取“坡台地柠檬 平坝地粮油”方式,将果树移栽上山,坝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例如罐子河村“坡地柠檬示范基地”移栽柠檬上600亩,按照4.5*4株行距,每亩移栽柠37株,柠檬树冠1米范围外间作豆类,实现坝地恢复粮油生产600亩,坡地间作扩面粮油约460亩。

二、构建“三大”内核,促进产业增效。为解决分散经营效益低下、土地碎片化突出、劳动力资源不足、机械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多元服务体系”的丘区农业“共营制”,促进农业经营规模化、产销专业化、服务社会化,有效解决“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的问题。一是建立共营组织。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量化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成员(代表)大会决策、理事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等管理制度,推动农业生产从分散向适度规模转变。例如:乾龙镇真南村将360亩土地经营权按照550/亩折资入股,成立真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主要发展粮食蔬菜产业,每亩年分红960二是引育共营人才。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公开竞聘农业职业经理人,积极培育以返乡大学毕业生、种养能手、返乡农民工为主的高素质农民,探索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入股分红 管理收益”分配机制,逐步形成“农业职业经理人 高素质农民”专业化生产经营管理团队。三是夯实共营支撑。整合农业科技推广、农资配送、农机服务、植保服务、劳务服务、营销服务、金融服务等功能,构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向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生产提供“一站式”服务。例如:园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开展机插秧社会化服务价格为80—100/亩,结合集中育秧服务、联防联控管理服务、机械化收割等服务,亩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300元。

三、紧扣“三个”统筹,助力乡村振兴。按照“策划、投资、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思路,坚持川中丘陵区自然生态、产业特色、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本底,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一是规划统筹促进园区产业协同。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思路,遵循“多改少拆”理念,坚持“四原四不”原则,围绕粮食产业建圈强链,统筹布局生产、加工、服务、文旅等新业态,促进产业协同、丰富园区业态、增强园区功能。用好用活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相关政策,多点组团布局民居民宿,统筹考虑吃住行等配套问题,推进乡村粮丰、景秀、品优、房美一体相融。二是建设统筹保障园区高效创建。坚持规划统筹、资金统筹、建设统筹、农民主体“三统筹一主体”原则,改变项目资金“撒胡椒面”为“集中打捆”,整合高标准农田、乡村道路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1.5亿元,撬动社会金融资本4.5亿元,集中投入园区,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整治、“路水林田村房”建设。三是运管统筹确保园区长效发展。全面推行“丘区农业共营制”,健全“入股分红 二次返利”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创新“多方合作”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国有公司为引领,组织发动农资销售、技术服务、品牌营销、农旅融合等涉农主体和农户抱团合作、高效运营。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依托“农贷通、政银担”等金融、保险业务,降低农业生产运营风险,确保园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