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经济

行政审批

站内搜索

  • 关键字:
资阳市试点推广实施“农业共营制”助推高水平建设“天府粮仓”

 

 

为破解农业农村发展“地碎、人少、钱散、缺服务”等痛点、难点问题,我市启动了丘区“农业共营制”试点工作,探索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农业职业经理人 社会化服务体系”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坚持以点带面,分批逐年实施。一是制定方案,明确总体思路目标。印发了《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天府粮仓”资阳片区实施方案》《资阳市2023年“农业共营制”推广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工作思路即“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全域覆盖”,确定了目标任务即分年度逐步推广,到2025年“农业共营制”推广覆盖面达100个村以上。制定了“一张图”,从土地股份合作社组织机构组建和运行程序、职业经理人培育和社会服务体系架构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为试点开展提供了指导。二是强化培训,全面推动市级试点。邀请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对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试点乡镇、试点村分管负责同志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等100余人进行专题培训,为全面启动试点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共启动23个村“农业共营制”市级推广试点,其中2022年启动6个村(雁江区2个、安岳县2个、乐至县2个),雁江区试点做法获农业农村部网站刊载;2023年启动20个村(含2022年试点雁江区保和镇洞子湾村、丹山镇回龙社区和安岳县乾隆镇罐子河村)(雁江区5个、安岳县9个、乐至县5个、临空经济区1个)。三是整合资源,统筹开展两级试点。在项目资金整合上,整合乡村振兴衔接、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2019.2余万元支持推广试点,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428.2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439万元等。在财政资金保障上,市级财政预算200万元资金支持市级试点村,特别是乐至县在市级财政补助基础上,每个村由县级财政匹配90万元。在统筹推进试点上,各县(区)主动作为,在市级试点基础上,启动了20个村县级试点,其中,2022年,安岳县启动试点村4个(其中乾隆镇迴龙社区纳入2023年市级试点);2023年,雁江区启动试点村1个(石岭镇五一村),乐至县按照“一镇一点”思路启动15个村县级试点,并由县财政补助10万元/村。

二、推动土地股份合作,破解“谁来经营”难题。一是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农民当股东。市级试点村按照“入社自愿”的原则,引导3703户农户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折资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42个、入股土地面积9180亩,让土地变成了股权、农户变成了股东。二是建立现代化运行机制,让群众说了算。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经验,由入社社员组成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建立“成员(代表)大会 理事会、监事会、农业职业经理人”“1 3”运行机制,由理事会代表成员决策“种什么”,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怎样种、如何种,监事会代表全体成员监督理事会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工作三是构建利益联结共同体,让各方齐协作。由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协商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形成了保底 二次分红、按比例分成等利益联结模式,形成了多方利益共同体。如雁江区丹山镇回龙社区,采取“保底 二次分红”方式,由集体经济注资作为生产成本,经营收益按320/亩保底后,农业职业经理人、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公积金提取按6:2:1:1对剩余部分收益进行分配;雁江区宝台镇春天沟村依托红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园区统筹 土地股份合作社 农业职业经理人 镇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机械化托管服务”模式,采取按比例分红方式,由园区聘请的职业经理人统筹负园区和试点村生产经营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注资10万元作为生产经营成本,经营收益按3:1:1:5(农职业经理人:村集体经济:公积金:土地股份合作社);乐至县佛星镇临江社区,采取“保底 二次分红”方式,获得收益按300/亩扣除保底和提取公积金后,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土地股份合作社按8:2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

通过前期试点,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解决了农村土地“谁来经营”问题。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以股份合作方式联结起来,破解了当前土地细碎、经营分散、无人经营难题,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和规模经营,为经营、管理、技术等要素的集聚提供了平台载体。二是解决了高标准农田“谁来管护”问题。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整合高标准农田1428亩,占试点村入股土地的34%,个别村全部为高标准农田,如乐至县佛星镇飞凤山村,入股290.39亩土地全是高标准农田,这也让土地股份合作社成为了高标准农田管护的主体,解决了管护难问题。三是解决了撂荒耕地“谁来耕种”问题。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整合撂荒地1717.59亩,占试点村入股土地的41.6%,破解了撂荒耕地无人耕种问题,也成为了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效的有效举措,如雁江区丹山镇楠木村入股经营105亩土地均为撂荒地。

三、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破解“谁来种植”难题。一是交流学习借鉴。外出考察学习,20223月组织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分管和具体负责人、试点乡镇分管领导、试点村党支部书记和有意愿职业经理人30人到崇州学习“农业共营制”经验做法。内部交流借鉴,统筹组织各县(区)到试点启动快、合作社组建运行规范、利益联结有特色的试点村相互交流学习探讨4次。二是搭建平台培育。印发了《资阳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评价管理细则》《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实施意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依托省内外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多种方式培训,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429人,其中农业职业经理人127人。三是严格程序聘请。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初、中、高级晋升评定、管理等制定,评定初级职业经理人89个、中级职业经理人38个。建立了职业经理人报名申请、资格审查、考察面试、择优选聘的程序,完成23个市级试点村职业经理人聘任

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种田,主要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三个利好”:一是更新了观念。农业职业经理人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由农业职业经理进行农业生产,能根据当地实际科学合理制定农业生产规划,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种植格局与种植观念,让农业逐步走向精细化经营和管理模式。二是带来了市场。农业职业经理人善于打通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终端的通道,到试点村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不仅带来了先进经营理念、种植技术,也带来了销售市场、渠道,能给每亩地的粮食“找好出路”。三是节约了成本。由职业经理人通过种子统供、农资统配、病虫统防、生产统管、产品统销,降低了成本,如宝林镇天台村通过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种植,成本降低了300/亩(经测算由人工种植:土地整理、粮食种植、田间管理等成本约1000/亩左右,全程机械化:成本约700/亩左右)。

四、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破解“谁来服务”难题。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依托资阳市农交所,搭建“农贷通”农村金融服务平台,为共营制经营主体提供一体化办理、一站式贷款服务。截至目前,建成基层服务点18个,引导金融机构入驻达12家,完成356笔涉农贷款、保险业务投放,放款2857.54万元、保险保额3.89亿。二是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和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区域性“农业服务超市”和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业共营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社会化服务。试点以来,新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80余个。三是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照“一县(区)一团”模式组建3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等工作。托科研院所,建设技术创新转化平台,为“农业共营制”试点提供良种、良法,解决“科学种地”问题,如雁江区春天沟村依托省农科院,建设特色农业产业科研基地,为红薯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搭建品牌服务平台。依托资阳农发集团,建设品牌创塑服务平台,引导土地股份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对接合作关系,建立“品牌企业 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指导试点村创建“资味”农产品公共品牌,如洞子湾“洞仙米”、春天沟“蜀色薯类”“清水凤尖”。

通过试点,完善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四个有”:一是让农户贷款有渠道。当前,农村主要依靠农村合作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三类机构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缺乏。建设“农贷通”平台,解决了农户贷款门槛高、抵押担保难、手续繁琐、农户不敢贷等问题,满足了农户“短频快”融资需求,让农户融资有渠道、更便捷。二是让农业经营有品牌。通过试点,增强了农户品牌意识,试点村依托区域“资味”品牌,培育洞仙米、清水香苕、元坝壹稼、帅乡穗等农产品品牌4个。三是让农业服务有组织。通过试点,推动各县(区)积极组建成立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试点以来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比增长141%,特别是乐至县宝林镇整合全镇1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瑞祥集体经济公司,为全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四是让农业种植有技术。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签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加强良种培育、良法推广,让粮食播种有技术、管理有方法,推动农作物单产和质量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