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稳面积、扩大豆、攻单产、增效益”的工作思路,采取“三大行动”发力、“三大群体”做优、“三项支撑”提质、“三大机制”完善等“四三”工作法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资阳篇章。2023年,粮食面积完成501.7万亩、总产完成167.8万吨,总产增幅(3.6%)、单产增幅(4.6%)、县均粮食面积(167.23万亩)和县均粮食产量(55.93万吨)位列全省第1,粮食亩产增加量(14.8公斤)位列全省第3;大豆面积79.7万亩、产量12.1万吨,继续保持全省第1。
“三大行动”发力。一是实施种植用途管控行动。聚焦早发现、早制止、严管控的耕地“非粮化”常态监控机制构建,再次开展撂荒地排查,推动耕地“非粮化”图斑核实整改和“五个一批”恢复,完成流出耕地整改和恢复补充8.87万亩,因地制宜推广“果还粮”“果转粮”“果加粮”等模式,完成农业种植园地分类优化升级改造5.5万亩,为全年粮食面积稳定打下基础。二是实施农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坚持示范引领,建立万亩核心示范区9个、千亩展示片35个、百亩攻关方106个。组织实施百名农技人员下乡助春耕活动,建立首席专家负责制和农技人员包片服务制度,全程指导示范种植、全方位动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等规模经营主体深度参与高产竞赛,强力攻单产。粮食单产实现334.5公斤/亩,较上年增加14.8公斤,增4.6%,增幅全省第一。三是实施农业防灾减损行动。强化干旱、病虫等自然灾害防范,全年开展气象人影作业32次、发射火箭弹286枚、飞机人工增雨21架次,利用毗河工程调水4730万方,有效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发布病虫预警情报72期,开展绿色防控208.5万亩次,统防统治206.98万亩次,病虫危害损失率在3%以下。
“三大群体”做优。一是做大种粮主体群体。出台支持流转耕地实现规模经营、支持多渠道参加农田设施建设项目等十条措施做大做强种粮大户群体,2023年种粮大户达1375户,增84.3%,增幅全省第3;补贴面积达17.74万亩,增101.8%,增幅全省第2。二是带动小农户发展。针对粮油生产领域以小农户为主的实际,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带动农户“一家一户”发展农业生产,全市订单农业面积达到21万亩,占播面的4.2%。引导小农户将土地、技术、设备等资产量化入股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43家、经营土地面积9000余亩。三是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收录服务组织455个,建成“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82.4万亩次,托管服务小农户30余万户次。
“三项支撑”提质。一是强化项目支撑。推动乡村振兴衔接产业发展项目优先安排粮食生产,逐年增加粮油生产发展资金总量和占比。加快推进粮油园区建设,建成雁江粮油、安岳粮经复合和乐至粮油等4个省三星级粮油园区,高质量推进乐至县“帅府粮仓”粮经统筹市级示范区,安岳县石羊粮经统筹、雁江“谷韵花香”粮经统筹、临空都市现代农业等3个市级培育示范区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优先用于农田建设再投入和债券偿还、贴息等,累计整合安排新改建高标准农田各级财政资金5.45亿元。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深入推进科技到田到户,创建标准化农业示范机构5个,遴选主导品种51个、主推技术88项。突出抓好水稻保优提质高效栽培、油菜免耕轻简化直播、甘薯早育早栽早收种植等绿色轻简高效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9.8万亩。安岳县被列为2024年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是全省18个县之一。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加快推进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和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80人,高素质农民培育1135人,遴选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习实训基地2个、精品考察学习线路3条。
“三大机制”完善。一是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坚持高位推动,相继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春耕生产现场会和小春生产现场会,出台粮食生产十二条措施等政策文件,市本级投入7000余万元支持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县(区)认真落实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兑现产粮大县奖补资金3000万元。二是完善种粮农户收益保障机制。实施稻谷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向稻谷种植者发放补贴资金2449.9万元;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和累加补贴力度,兑现农机购置补贴1887万元;实施四川省种粮大户补贴政策,兑现种粮大户补贴资金1774万元。三是完善责任制考核机制。逗硬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考核优秀的县(区),在重大农业项目竞争立项中给予加分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县(区),一律不推荐参加“四川省‘稻香杯’暨农业丰收奖”、乡村振兴先进县等涉农评先评优。